編者按:3月11日,《新華每日電訊》推出2024兩會特刊,全國人大代表石濡菲接受記者采訪,暢談六堡茶的非遺“破圈”之路。現予以全文轉發。
很快就是春分,在廣西梧州市蒼梧縣六堡鎮,茶園里已綠意滿盈,春意盎然。
地處北回歸線附近的六堡鎮常年氣候溫和,鎮內峰巒聳立,云霧繚繞,孕育出傳承千年,以“紅、濃、陳、醇”及獨特檳榔香聞名的六堡茶。六堡茶制作技藝也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全國人大代表石濡菲,就在這片茶香中長大。“從小我就跟著爺爺上山采茶,一起制茶。”石濡菲說。她的母親韋潔群,是“六堡茶制作技藝”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可以說我是個不折不扣的‘茶三代’。”
盡管六堡鎮幾乎家家戶戶都制茶,但曾經,因制茶工藝良莠不齊,茶葉價格低迷,當地很多茶農只是自種自喝,沒有形成產業。
2007年,初回家鄉接管茶廠的石濡菲,就面臨茶產業發展難以為繼的困境。“出去參加展覽,很多人都不知道六堡茶是什么。”石濡菲說。
茶香也怕巷子深。石濡菲和當地茶農們開始全國各地跑展覽,推廣六堡茶。
為進一步推廣六堡茶的制作技藝,石濡菲編制教材,開設培訓班,從種植、采茶、茶園管理、做茶技藝等方面,將六堡茶制作技藝一一傳授給村民。同時,通過網絡直播等形式,在傳播茶文化的同時也帶動了銷量。
2022年11月,“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六堡茶制作工藝也是其中代表性項目之一。這給了石濡菲更多信心,要讓更多人關注到六堡茶,實現非遺的時代“破圈”。
石濡菲說:“‘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通過發展六堡茶產業,也能讓我們六堡大山的茶農們過上好日子。”
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品牌塑造——隨著石濡菲2023年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她的非遺“破圈”之路越走越寬廣。
“當選人大代表之前,我可能更多關注自己的企業,當選之后,我開始更多關注茶農們的心聲,經常去走訪農戶,了解他們的困難。”石濡菲說。
一次走訪中,石濡菲詢問茶農,在六堡茶種植和產業發展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沒想到茶農回答,只要銷路好,什么困難都不在話下。這給了石濡菲很大的鼓舞。“現在六堡茶的種植面積已經有一定規模,下一步要更多在品牌建設上發力,更好地助力鄉村振興。”
“我在走訪調研中發現,六堡茶產業發展還面臨公共品牌影響力不夠強、產品傳播渠道擴展不夠多等問題,茶文旅、茶康養、茶文創新興業態也亟待開發。”石濡菲說,針對這些困難,她建議加大對六堡茶的研發與產品創新支持,推動上下游新型業態發展。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可以在重要茶區建設茶文化主題國家公園,結合資源優勢,讓茶香飄得更遠。”石濡菲說。
(轉自3月11日《新華每日電訊》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吳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