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黃子萃 通訊員 韋春梅)走進蒙山縣新圩鎮蠶桑產業示范區,立體化養殖場景令人耳目一新:數排鐵架整齊排列,每架5層養殖層錯落有致,嫩綠桑葉鋪滿托盤,蠶寶寶在“空中樓閣”間歡快啃食。與傳統平鋪式養殖相比,這種立體蠶房通過利用垂直空間節省了用地面積。
“過去100平方米蠶房最多養2張蠶,現在5層立體架可養5張蠶。”新圩鎮壩頭村團支部書記陸桂幸介紹道,單層蠶房濕度大、消毒難,現在的立體蠶房包含有水簾降溫系統、空氣循環裝置及自動升降平臺,徹底解決了傳統養蠶環境潮濕、病害頻發的難題。
蒙山縣大部分桑蠶產業聚集在新圩鎮,截至目前,該鎮已建成4個立體蠶房,配置15臺蠶房設備,每臺設備共5層240平方米,單臺造價約20萬元。這些立體蠶房投入使用后,徹底改變了傳統桑蠶養殖模式。
“今年我們推廣‘三段式’養蠶法:從統一發放蠶種、小蠶共育到智能大蠶房飼養,實現全流程標準化。”蒙山縣蠶業技術推廣站站長莫遙介紹,通過與高校企業合作研發現代養蠶設施設備,不但降低了人工成本,而且蠶繭品質全部達到4A級以上。
從傳統人工到現代智能,從平面到立體,蒙山縣以科技賦能蠶桑產業。今年,該縣已投產專業化設施大蠶房23個,現代養蠶新技術應用覆蓋率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