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吳小華 通訊員 何慧嫻 楊福新)近日,在蒼梧縣石橋鎮培中村,水稻長勢喜人,綠油油的稻田蘊藏著豐收的希望,植保無人機飛向稻田上空,將乳白色的藥物如細雨般均勻灑落田間。
“現階段的早稻大部分已進入孕穗期,是水稻田間管理的關鍵時期。”蒼梧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為確保糧食穩產豐收,農技人員抓住晴好天氣的有利時機,到田間地頭了解水稻病蟲害情況,及時、科學、有效地開展統防統治,最大限度壓低病蟲基數,減輕危害損失。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今年以來,蒼梧縣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持續落實惠農惠民措施,通過優化水稻的種植模式和種植技術,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不斷實現水稻產量和品質雙提升。
為確保糧食穩產增收,蒼梧縣通過大力推廣“集中育秧、合理密植”技術,打造總面積1720畝水稻高產示范樣板,通過良種繁育、機插育秧,發揮水稻高產攻關示范引領作用,帶動全縣水稻單產大幅度提高。同時,蒼梧縣農業農村局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組織農技人員定期深入田間地頭指導稻農種植水稻,運用“無人機+人工”模式高效開展應急防控,大力推廣性誘劑、生物農藥等綠色技術,幫助稻農擴大水稻產業規模。截至目前,蒼梧縣春播農作物總面積24.46萬畝,其中,早稻播種面積12.3萬畝、玉米播種面積0.61萬畝、豆類播種面積1.35萬畝。
為進一步提升耕地質量,蒼梧縣堅持全域統籌推進高標準農田迭代升級,對水利工程年久失修的田塊實行改造提升,統籌做好田塊整治、水利建設、生態保護等工作,不斷提高糧食產能。同時,該縣農業農村局充分利用現有的產業資源優勢,通過退果還糧、整治撂荒地等多種形式擴種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穩定糧食種植面積,落實各項支持糧食生產政策,鼓勵發展糧食生產。截至目前,蒼梧縣已建成高標準農田14.5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