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梧州零距離-梧州日報訊(記者 郭俊杰 通訊員 梁能瑜 何梓聰)日前,在藤縣天平鎮羅蓋村富硒水稻種植基地,金色的稻浪在微風中層層涌動,空氣里彌漫著清新的稻香。田間地頭,多臺收割機正開足馬力往來作業,切割、脫粒、秸稈粉碎等流程一氣呵成,一粒粒飽滿的稻谷被迅速收入機艙,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鄉村振興,產業是關鍵。近年來,羅蓋村立足本地富硒資源優勢,于2019年成立藤縣瑞源富硒水稻專業合作社,通過“黨建+合作社+農戶+基地”的發展模式,持續強化種植技術培訓、打通產業鏈條關鍵環節,不斷擦亮“羅蓋富硒米”特色品牌。
“合作社累計投入200多萬元,購置大型碾米機、篩選機、收割機等現代化農機設備,不斷提升機械化水平和生產效率。”羅蓋村駐村第一書記周東華介紹,今年上半年,該村富硒早稻種植面積達100畝,畝產約400公斤;下半年晚稻擴種至300畝,總產量約120噸,年產值有望達到108萬元。
金色稻田既是豐收的見證,也是藤縣以農業高質量發展助推鄉村振興的直觀體現。近年來,藤縣立足地域資源特色,堅持“一村一品”發展思路,因地制宜發展水稻、冬瓜、馬鈴薯等特色農作物,推動農業向規模化、現代化、品牌化轉型,有效實現土地增產、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據統計,今年全縣晚稻播種面積超27萬畝,預計總產量將突破13萬噸。



